学校文章

与美同行 大道甚夷


2019-06-21   16:12:37


 

前  言



高三首届毕业展,是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院八位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根本体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重要载体。

作品突破了年龄的思想禁锢,超越了形式范畴,在题材选择和表现上更加多元,更具审美意味。作品所呈现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当代性思想,让更多架上绘画语言存在变为可能和现实,带有学术研究和提出问题的双重导向,这非常可贵。

荷花生命始终的状态,仿佛和自己的人生有了复制般的相似,现实而真实;当下影像的自然生态画面,宁静却触动心弦,总有挥之不去的乡愁;老屋前世今生的故事,色彩可以暖透你的心,也可以使人感到无知无畏的可怕,矛盾但又不知所措……这些作品,试图集齐自然生态与生存的更多可能,又童心未泯,可谓青山着意化为桥,拨开厚重的历史,记录复活的生命,透着某种哲学关注,生动、真实、有爱。

看待作品的社会性,扑面而来的高原写真,虔诚、执着、朴实、神秘,好像凝结于山峰的冰雪,无垠雪白纯净,令人神往;而特定的时空隧道,可以看到追寻人物灵魂的洗礼,随意、安定、不争、祈福,往往让观众产生了视觉忐忑和心灵震撼,引发内心的自省;或许,作品某种不寻常欣赏视角,可以穿透观者的灵魂,令人驻足,从而读懂作品所包含的物象痕迹,社会本源,理解作品的审美意味和作者的内心解读……

聚焦作品所呈现的当代性,我们有可能孜孜以求的是绘画本身一种视觉上的可能性。也许,石屎森林生活状态的压抑和渴望,是自然和社会可变化力量对于当下感性的认知方式,持久地改变着当下绘画状态,从而多了与年龄不符的生命感悟、存在感息和故里情怀,适应着需要抚慰的人生和彼此心灵的理解。

展出作品,可能有很多不足,但可贵的是作者的自信和从容,以最生动表达和最抚慰人心的绘画语境与精神世界,寄寓一种情感,守望更多希望。


黄隆基


 二零一九年六月


WeChat Image_20190701161727.jpg


三年前,一群志趣相投的学子怀揣梦想,从四面八方走向美中;三年春风化雨,璞石成玉,他们又从这里出发,飞往更高的地方,去追寻更远大的理想。

2019年6月21日,适逢夏至,日光晴暖,繁花正盛。广州市美术中学2019届毕业典礼暨“大道甚夷·首届高三毕业美术作品展”开幕仪式在学校美术馆隆重举行。校领导黄隆基、叶爱科、潘然、陈旭东,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研会会长方剑,美术教研员陈泽勉、陈杰、陈紫帆,2019届师生及家长等近四百人齐聚一堂,共话毕业情思,见证高三级学子的荣耀时刻。


图片1.png


高三(4)班张文澜代表高三级全体学生发言。“曾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瞬间我们各奔东西。”回顾三年来与老师同学一起经历的点滴,共同奋斗的日夜,携手看过的风景,她对学校充满了感激。她表示,未来将会带着老师和学校的殷殷嘱托,更加努力,用最好的自己回报母校。


DSC_0877.JPG


家长代表徐贵龙先生对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为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感谢,为孩子们在美中建立了对艺术的追求和梦想感到骄傲,并祝愿同学们在高考中再创佳绩,祝学校越办越好。


DSC_0888.JPG


黄隆基校长在致辞中祝贺同学们顺利毕业,并祝同学们画展成功。他表示,同学们以毕业画展的形式向父母老师汇报在美中得到的成长,向学校展现自己的成绩和作为,是新时代美中人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新时代美中人的感恩与传承。希望同学们永远牢记和践行与美同行的校训,崇德尚艺,传承岭南画派精髓,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DSC_0911.JPG

DSC_0948.JPG


本次画展共计70多件作品,均由2019届高三级学生在高考结束期间创作,于6月21日至7月21日在美术馆展出。方寸之间,尽显美中学子炉火纯青的技艺和自由独特的审美意识。

大道甚夷,勤而行之。愿2019届美中学子在高考中金榜题名,梦想成真;在艺术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探索不息,不忘初心,行至平夷之道,终达理想之境!


DSC_0083.JPG


以下是"大道甚夷·首届高三毕业美术作品展"部分作品展示:    


潘嘉英 《海》



罗子双《都市夜景》


罗子全《丛间靡情》


罗滢《悠然》


罗瑞瑶《难忘师恩》


林倩文《翰束》


林君怡《街角》


梁紫晴《和谐》


梁爽《水乡》


李巍《眠》


李蕊彤《旧时》


李嘉怡、刘滢琪《山海图鉴-鲲》


雷沃允《浮生半日闲》


贺雅琪《落日惊涛》


郭嘉兴《平时空间》


高昕晔《老人》


冯馨瑶《回忆的雨天》


段维烨《集市》


陈逸思《红墙》


蔡嘉禧《鸟人》


潘宁怡《美中生活》


阙可怡、刘嘉昕《梦》


苏思源《赛博朋克》


孙常皓《弥留》


文鹏飞《废墟》


吴雨桐《无题》


萧悦宏《古城》


徐嫣然《莲·动三则》之一


许诗敏《初夏梦语》


 

姚文祺《怡》


张嘉怡、沈嘉敏《后山组画》


何友信《猫与少女》


张文澜《转山的藏民》  


曹丽怡《雪山》


文:办公室

图:袁永林